首页
手机版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网站颜色:
 

刘洪金:漫谈收藏古籍之道

藏品艺术网http://www.cpysw.cn 来源:古籍2018-02-05 00:36:04 手机看新闻

  2006年,山东省图书馆与《齐鲁晚报》联合打造大众讲坛,以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、齐鲁传统文化、儒家文化等。2017年12月9日,藏书家刘洪金作客大众讲坛,与听众一起交流“古籍收藏之道”。

  刘洪金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,室名右文斋。业余时间从事古籍收藏与研究,现藏有线装古籍八百余种近四千册,部分为罕见珍本或孤本,其中山东文献专题收藏颇具规模。2015年参加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“册府千华——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”,2016年举办“刘喜海藏拓、著述展”。

  为什么要收藏古籍?

  首先,古籍是中华文明传承最重要的载体。正是由于大量典籍的存在,中华文化才能不断传承发展。

  其次,中国自古就有优良的藏书传统。藏书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。只有多藏书、多读书,才有考中举人、进士、状元的机会,才能出人头地。那古代人重视藏书到什么程度呢?我举几个例子:

  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藏书很多,连同古物共有十余间屋子。金兵入侵仓皇南渡时,她还带上了大批图书文物,因一路逃一路丢,最后仅剩下残书三四种,李还有了“岂人性之所著,死生不能忘之欤”的感叹。可见她把书看得多重要。

  明代有一个著名文学家叫王世贞,酷爱古书。当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套宋版的《两汉书》,索价奇高。王士贞虽是巨富,但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,无奈之下,他就把自己的一座庄园给卖掉了。到了明末,这套《两汉书》被大学者钱谦益重金买到了。清朝乾隆年间,又辗转到了皇宫里,成了乾隆的藏书,号称宋版第一。可惜的是,嘉庆年间宫中起了一场大火,天禄琳琅藏书大多被烧毁,至此,这部宋版书中的无上神品也随之灰飞烟灭了,我们现在只能凭借文字记载想象它的风采。

  民国时候,溥仪退位,从清宫里面拿走了很多宝贝,其中就有不少宋元珍本,可见,他也把书看得很重。还有藏书家沈仲涛,逃命的时候还不忘带上几千册藏书……这些都说明历朝历代的人包括皇帝、官员、文人,都对书特别重视。

  但是,藏书到了现代,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。据说,中国搞收藏的人现在有八千万,但藏古书的有多少呢,我觉得连一万人都没有。其中藏品达到一定质量的藏书人,可能也就是二三千人而已。

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?我认为,首先是因为现在主导经济的不是读书人,而是有钱人。另外,古籍比较内敛,不像一幅书画挂在墙上还可以炫耀一下。在拍卖会上,我们常能看到一幅书画被竞拍过亿买下,单册古籍却连过百万的都很少。当然,这也恰恰说明古籍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。古籍的文物性、资料性、艺术性会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,收藏古籍前景可期。

  如何收藏古籍?

  收藏古籍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好的古籍,也就是善本。善本古籍具有三性:文物性、资料性、艺术性。三个方面起码占有一个才值得收藏,否则就是大路货,收藏价值不高。

  除了认识古籍的三性外,收藏者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。天文地理、典章制度、人文科技等,都要有所了解;对于研究古籍的书更要多读、熟读,多向古人学习。

  收藏古籍离不了对古籍的鉴定,而鉴定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:字体、纸张、版式。每个时代都有其规范的常用字体,甚至一个朝代的前期、中期、后期,字体都不一样。接触的字体多,就能知道是哪个朝代哪个阶段的字体。纸张也是一样,不同朝代不同地区产的纸都不一样。版式是黑口还是白口,是单鱼尾还是双鱼尾,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。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。

  那现在的古籍从哪些渠道可以得到呢?基本是三个方面:店铺、网络、拍卖会,其中,拍卖会上是一个最主要的途径。拍卖会书源集中,而且公开透明,价高者得。但是参加拍卖会要注意几个问题:提前做好功课,做到心中有数;要尽量到预展现场仔细查看标的物;拍卖时要控制好心理价位,切勿冲动。

  到底怎么判断一本的价值,有没有一个衡量依据?我觉得影响古籍价格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。书本身的价值,比如纸张、印工、开本、品相、存世量、内容这几个方面都是客观的。这里还有一个时间、地域的问题。有些书,原来认为是好的,后来不一定好。比如民国大藏书家缪荃荪,他认为,和刻本、高丽刻本很好,但是现在看来日本、韩国刻本因存世量很大,价值大打折扣。

  另外,同样是差不多时间的书,在不同的地方,价格相差也很大。比如在江南有一些诗文集,价格不高,但是山东的诗文集就卖得很高。为什么呢?因为江南那边文人太多,出版的古籍也多;山东就不一样,虽然也是一个文化大省,比起苏、浙出版量就少多了,且这两年山东的收藏者队伍日益扩大,所以地域差别决定了书价高低。

  另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因素。比如有些人就想找一些与祖上相关的书,多少钱都会花,因为他必须占有,这是心理的作用。所以说,判断书价要从几个方面综合判断,不能一概而论。

  最后,收藏古籍还要“建立古籍收藏的朋友圈”。

  古籍收藏说到底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关系,要多向高手请教。学术的导师、版本的导师、收藏的导师都要进行请教、交流、探讨。另外还要面向市场跟懂得经营的人交流怎么去经营。现在微信特别发达,有好多关系是在网上建立起来的,你的朋友圈越大,你的信息就获得得越多,你的资源就会越强大。所以说,微信,这个平台要好好地利用。

  古籍收藏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?

  坚持真精稀。古籍很少假货,在鉴定上相比其他收藏种类难度较低。毕竟古籍造假成本很高,比如要造一本明代的书,首先要找纸,可明代的空白纸,比明版书还贵,根本就没法造。但是用旧版重刷冒充初刷的情况是有的,这种你只要上手就能感觉到,真假易辨。对于精,我觉得如果有条件尽量买好书,古籍的文物性、文献性和艺术性起码要占一个方面,如果这三个方面都不占,我觉得可以放弃。稀,即稀见,这就很简单了,毕竟古籍的存量决定价格。

  量力而行、循序渐进。有多大的财力就买多好的书。一开始买书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,量力而行,最好先买一些普通的,等对古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,再买高档一些的。日积月累,还可以以藏养藏,剔除一般品,换得价值更高的,以此来提升收藏品位。

  要有主见,不要盲目跟随市场热度。古籍也算是投资的一个渠道,不同的品种价格变化很大,比如2010年到2011年间,有人短时间就把明版书的价格炒到十倍以上,连明末的残本价格都过万,后来市场很快就有了变化,跟风炒作的都吃了大亏。

  要持之以恒。不能说今天买到一本书,卖掉赚了钱,挺高兴的;过几天又买了一本,不赚钱,甚至亏了,就失去兴趣了。藏书是个长期的过程,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见效的,我认为最好的书应该收藏两三代。比如说,爷爷辈买下的东西,到孙子辈受益,这个受益就不是几倍了,而是百倍千倍。

  最重要的是要做专题收藏,毕竟人的经历和金钱是有限的。那专题怎么来分呢?最常见的分法是根据内容,基本上按四部分类。例如经部小学类,史部金石类,子部术数类,集部楚辞类等,都可以做。专题最好不要太大,也不要太小,范围大了就是泛滥无归,范围太小容易受局限。另外还可根据时代、地区、人物、印刷方式、装帧方式等划分不同类型的专题。举几个例子:范钦天一阁专收地方志;张鲁庵专收印谱;张寿镛专收宁波文献;徐乃昌专收闺秀著作;董康专收戏曲文献;胡适专收水经注;林钧专收金石书;周明泰、马廉、傅惜华专收戏曲小说;周叔弢专收活字本;张亦轩专收山东文献;张鉴祥专收目录书;路大荒专收蒲松龄著作;卢松安专收易学著作;黄裳专收清刻精本。他们在专题收藏方面都是卓有成就的。当代的专藏,我们应该提到的是:孟宪钧的金冬心著作,林章松的印谱,励双杰的族谱价值都很高。关于收藏的潜力股,我认为目前来说,地方志、族谱、稿抄本、旅游文献和行业博物馆的资料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专题品种。

  古籍收藏要处理好几个关系

  买与卖。有些人觉得好书难得,买了以后就不舍得卖,其实这个观点我不赞同。我认为作为一个古书收藏者,会买书固然重要,会卖书也是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。比如我买了这本书,现在觉得很好,但很可能过了几年以后就觉得不那么好了,那把这个处理掉,腾出钱来再买个更好的,这样不断买进卖出,能使自己收藏档次不断提升,达到良性循环。

  藏与用。保存文献我认为是收藏古籍的一个最基本功能。但保管之外,还要造福社会。可以复制出版,可以研究著述,也可以展览展示,总之要尽可能地利用手中的古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,让古书里的文字活起来,发挥它的最大价值。

  藏与读。藏书人都有一定的藏书量,但能读懂古书的人很少,其实这是很可惜的。手捧古书,与古人对话,这是我们现代人很奢侈的一种阅读体验,这种感觉是读新书时所难以体会的。这几年我通过自己的收藏阅读了一些古文。读完一本书,你会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,能吸取里面的精华,滋养自己的身心。所以说,我们不但要好好收藏古书,而且要好好阅读古书,让古书成为构筑我们精神世界的基石。


新闻营销热线:010-87272738-801
新闻投稿邮箱:news@cpysw.cn
打印 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评论关闭返回顶部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刘洪金 漫谈 收藏 古籍 [ 责任编辑:王骊丁 ]
上一篇90后美女古籍修复师:坚持一生只.. 下一篇市民收藏的老商号印版:广告印版..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 情:
内  容:

热点资讯
更多>>
藏品艺术网国画热销中..
更多>>